近日我們收到一個轉按的求助個案,客戶約三年前購入兩個新盤單位,當時都是選用「頭+ 二按」(即先向銀行借一按,再向發展商借二按),兩個物業都是做了70%按揭,現時已過了低息期,二按息率達5厘。
樓價升值約三成,都難以甩走「發展商二按」?
難題: 持有兩個單位,按揭成數要下調一成,而且不能做高成數按揭。因此,即使兩個單位已升值約30%,想「甩」發展商二按,仍然要補錢才可以。
有沒有方法不用扣減按揭成數?
轉按前 | 約3年前 購入價 | 銀行一按(50%)^ + 發展商二按(20%)# | 每月供款 |
物業 1 | 約800萬元 | 尚餘貸款額: 約515.5萬元 | 約$25,646 |
物業 2 | 約560萬元 | 尚餘貸款額: 約360.85萬元 | 約$18,493 |
合共 | 約1360萬元 | 約876.34萬元 | 約$44,139 |
^銀行一按息率: H+1.3%,鎖息上限P-2.85%,年期30年。
#發展商二按息率為: 首24個月:P-1.5%,期後:P。年期20年。
*以上最優惠利率(P)為5%
如有其他按揭物業或作按揭擔保人,按揭成數降10%
按銀行最新的物業估值,客戶持有的2個物業,3年後都升值約30%,作為投資用途,絕對是值得高興。不過,(物業1)的估值已超過1,000萬元,在沒有任何按揭在身的情況下,最高按揭成數只有50%,加上客戶仍有另一物業按揭,多數銀行做法,按揭成數要再扣減一成,至只有40%。同時,客戶(物業2)的最高按揭成數也要由60%,降至50%。因此,即使物業升值,客戶若要轉回銀行按揭,都仍要補約142萬元,才能回到銀行按揭。
按此了解 有關金管局的按揭成數上限規定
拆解方案:
由於客戶沒有足夠資金,所以一直只能「捱」二按部分的貴息,經我們了解後,我們建議客戶(物業1),只作抵押人(mortgagor),以太太作為借款人(borrower)。至於(物業2),則由客戶自己作借款人,這個操作下,有部分銀行可接受不扣減10%貸款額,令到客戶可做到足額的50%及60%按揭,而且更可由這次轉按套現約38萬元,用作裝修用途,每月供款更較轉按前少約5,600元。
轉按後 | 銀行 最新估值 | 銀行A | 銀行B | 客戶選用 B銀行* 每月供款 |
物業 1 | 約1,050萬元 | 最高按40% =420萬元 | 最高按50% =525萬元 | 約$20,744 |
物業 2 | 約750萬元 | 最高50% =375萬元 | 最高60% =450萬元 | 約$17,780 |
較原按揭 | — | 貸款額 少142萬元 | 貸款額 多約98.66萬元 | 合共供款約$38,524 (↓$5,615) |
以上供款數字以鎖息上限2.5厘作計算。
Florence Whatsapp:60390797
Florence Email: florencekpcheung@ricacorp.com
利嘉閣按揭免費諮詢熱線:2836 6121 / 2836 6183
按此了解更多 關於利嘉閣按揭代理
更多 轉按 / 清數 真實個案分享:
【#按揭用語教室】咩嘢係呼吸plan? 點樣申請轉按慳息?
「呼吸 plan」當然「有辣有唔辣」,一般低息年期非常短,其後的利息明顯高於市場利率,可能去到 P +2%,即可能達到 7厘以上。有部分新手買家懂得在低息期完結,便申請轉按「慳息」,但未必有留意,想轉按都有不少限制,例如新造按揭成數要與人工掛鈎,要提供入息證明等。另外,在樓花期內未必申請到高成數按揭,若轉按獲批按揭成數不足,甚至要補錢,填補借款差額⋯不懂處理轉按,「呼吸 plan」可能變成「奪命 plan」!
不論是在考慮使用「呼吸 plan」的朋友,或是正在用發展商按揭,想做轉按,減低利息開支的朋友,都可以與我們的專業按揭顧問談談,讓我們的專家幫你計劃一下「慳息」方案,絕對零收費。
黃詠欣:物業轉按套現實例分享
近日收到查詢,客戶生意上要資金現金週轉,想透過物業加按套現取得資金,他持有兩層物業,最新估值皆約600萬元,一間物業尚餘 50萬元貸款,另一間物業已經供滿的屬現契物業。他應用哪一個物業加按套現較划算呢?大約可套取多少現金呢?每月供款及最長還款期如何呢?
樓宇加按套現實例分享
哪一個物業加按套現較划算呢?多可套取多少現金呢?每月供款及最長還款期如何呢?
新按保解謎系列: 「轉按」 或「加按套現」點計先有著數?(上集)
客戶了解新按保不能套現,於是便想用坊間教學方法,以近親轉讓方式,把物業賣給太太‥‥
新按保解謎系列:轉按點計先有著數?( 下集 )
按保公司可能會提出幾個疑問,可能會引致未能批出高成數按揭‥‥
利嘉閣‧按揭易APP 提供一站式按揭服務及資訊,集「按揭計算機」、按揭轉介申請及免費預先評估於一身,助您輕鬆完成按揭流程。
下載 利嘉閣按揭易 app 無需露面,可做免費按揭預先評估:
IOS : http://apple.co/1Nbxhzo
Android : http://bit.ly/1IJhbJ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