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收到查詢,相了解樓宇加按套現,怎樣計才最划算呢?
個案背景: 生意上要資金現金周轉,想透過物業加套現取得資金。
持有物業狀況: 有2層物業,最新估值皆約600萬元 (物業1.尚餘 50萬元貸款 ,物業2. 已供滿的現契物業)
問題: 應用哪一個物業加按套現較划算呢?多可套取多少現金呢?每月供款及最長還款期如何呢?
我們先講解一下,選擇 未供滿 與 現契物業 加按套現的優缺點:
以未供滿物業加按套現的好處:
- 套現金額更多
如只有一個按揭,最高可加按套現金額為最新估值的60%,以這個案中,兩個物業估值皆為600萬元計算,以尚欠50萬元貸款的物業加按,可套現金額最高為:600萬元X 60% -50萬元= 310萬元。
如以現契物業套現,由於申請人本身已有一個按揭,第2個物業的最高按揭成數要下調10%,即最高50%,這個物業最高可套現金額為:600萬元X 50% = 300萬元。 - 節省律師費開支
如果只是樓宇加按套現,是不用律師費開支的。但如用果是用現契物業做樓宇加按,便要支付律師費(一般為 1萬元以下)。
不過,雖然少了律師費開支,但加按套現,是沒有按揭現金回贈的,怎樣可以兩全其美?稍後再解釋。 - 需時較短
加按手續需時沒有新造按揭那麼長,一般可在 3週內完成。如新造樓宇按揭,可能要一個月至兩個月。
就以上各項去看,以未供滿物業加按套現,好像較多優點。不過,這個案中,客戶提及想要套取最多資金、最少供款及最長年期,所以我們會提供多一個選項給客戶選擇--轉按套現。
我們比較一下 物業轉按 與 樓宇加按 的分別:
樓宇按揭選項比較 | 加按套現 | 轉按套現 |
---|---|---|
年期 | 尚餘50萬元貸款: 10年 新加按310萬元: 30年 | 尚欠50萬元+新貸款310萬元=共360萬元: 皆為 30年 |
息率 | 原按揭息率: 2.15% 加按息率: 2.5%(以封頂息率計算) | P-2.75%=2.5%* |
月供 | 原按揭:約$4,634 加按:約$12,249 = $16,883 | 約$14,224 |
加息3厘壓力測試下 最低入息要求 | 約$38,235 | 約$34,067 |
所需費用開支 | --- | 律師費(約1萬元以下) |
銀行現金回贈 | --- | 最高為貸款額0.5% = $18,000 |
*以上港元最優惠年利率(P)為5.25%。
更新日期: 2020年8月6日
由以上圖表可以看出,轉按套現的每月供款及入息要求都較加按套現為低,會更適合客戶的要求。另外,雖然轉按會有律師費開支,但由於轉按有現金回贈,相信可抵銷到相關的開支。
一個盡責及優秀的按揭專員,會細心聆聽客戶需要,不單跟從客戶本身意願,也會按自身經驗,向客戶提供更佳、更有利的方案選項,同時分析不同方案的成本與風險,供客戶選擇。有按揭疑難歡迎找我們為您度身訂造最優惠的樓宇按揭/ 樓宇加按套現計劃,絕對零收費。
按揭轉介熱線: 2836 6121 / 2836 6183
WHATSAPP: 9608 3114
更多與 樓宇按揭/ 樓宇加按/ 加按套現 相關資訊:
新按保解谜系列: “转按” 或加按套现 点计先有着数? (上集)
新按保下,1000萬元物業可以藉到80%,令到坊間又出現一堆”套現財技”,教人如何用新例的”灰色地帶”,以近親轉讓方式,回复首置身份,同時更可以現有物業加按套現,再各以新按保買樓,做到”一拆二”的效果。這些樓宇加按套現”財技”背後,有沒有風險呢?了解更多
新按保解謎系列:轉按點計先有著數? ( 下集 )
上期講到,按A生原意,做樓宇按揭套現成本頗高。
事實上,如此操作不單止成本高,仲伴隨相應風險!
風險:未必能成功批出新按保
按過往經驗,按保公司可能會提出幾個疑問,可能會引致未能批出高成數按揭⋯⋯了解更多
【專家樓評】黃詠欣:用新按保套現買樓有著數?
最近有一個案,客戶希望以坊間教授的新按保「套現財技」,以近親轉讓方式將物業轉售給太太,自己再回复首置身份從而購入多一間物業。用這個方法變相做樓宇加按套現有沒有風險? 了解更多
退休人士做到樓宇按揭嗎?
要視乎 客戶 是否符合以下條件:
提供穩定收入證明
例如: 公務員長俸、租金收入
有擔保人 (年齡上或收入上的幫助) 了解更多
【專家樓評】黃詠欣:銀行審批樓宇按揭不再進取?
銀行除了在樓宇按揭批核時較為嚴謹外,現時所提供的按揭產品亦比過往收緊了。其次,在現金回贈方面更有相當明顯的減幅,由高峰期現金回贈為貸款額的2.1%,即貸款額500萬有10.5萬的現金回贈,到現時大部分銀行將現金回贈減少至貸款額的0.5%,即貸款額500萬現只有2.5萬的現金回贈。了解更多
利嘉閣‧按揭易APP 提供一站式按揭服務及資訊,集「按揭計算機」、按揭轉介申請及免費預先評估於一身,助您輕鬆完成按揭流程。
下載 利嘉閣按揭易 app 無需露面,可做免費按揭預先評估:
IOS user: http://apple.co/1Nbxhzo
Android user: http://bit.ly/1IJhbJb